三、色彩的混合
用两种色或几种色互相混合 ,称为色的混合 。它有三种混合法:色光的三原色即红、绿、蓝混合后变成白色光 ,称为加色法混合 。颜料的三原色红(品红)、黄(柠檬黄)、蓝(湖蓝)混合后变成黑色 ,称为减色法混合 。还有一种中性混合 ,即空间混合 。
(一)加色法混合
加色法混合就是色光的混合 。随着不同色光混合量的增加 ,色光明度也逐渐加强 。当全色光混合时则呈现白色 ,即用色光的三原色相加后可得白色 。用色光的红、绿相加得黄色 ,绿、蓝相加得青色 ,蓝、红相加得品红色 。这是色光的第一次间色 。如用色光的三原色与它相邻的三间色相加 ,可得色光的第二次间色 。如此类推可得近似光谱的色彩 。因此色光红、绿、蓝是加色法混合的理想的色 。加色法混合效果是由人的视觉器官来完成的 ,因此是一种视觉混合 。加色法混合的结果是色相、明度的改变.而纯度不变 。
如果将色光的三原色按不同比例混合 ,还可得出更多的色光 。如红光与绿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可得:橙、黄、黄绿色光 。红光与蓝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可得:品红、红紫、紫红色光 。蓝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可得:绿蓝、青、青绿等色光 。
(二)减色法混合
各种颜料或各种染料的混合肩减色法混合 。物体色的演示 ,是由于物体对光谱中的光选择性地吸收与反射的作用 。“吸收”即减去的意思 。在光源不变的情况下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颜料混合后 ,相当于白光减去各种颜料的吸收光 ,而剩余的反射色光就成为混合后的颜料色彩 。
混合后的新颜料 ,增加了对色光的吸收能力 ,而反射能力则降低 。故颜料在混合后色彩的明度、纯度都降低 ,色们也发生变化 。参加混合的颜料种类越多 ,白光被减去的吸收光也越多 ,相应的反射光就越少 ,后吴近似熙灰的色彩 。
根据减色法的混合原理 ,品红、黄、青按不同比例进行混合 ,可得到一切色彩 ,因此这三色是颜料的三原色(即第一次色);三原色中两种不同的颜料分别相互混合 ,所得的三种色彩称三间色(亦称第二次色);用三间色分别与其相邻的三原色相混 ,可得到第三次色(即复色).
(三)中性混合
中性混合色亦称空间混合 。它与色光的混合有相同之处 ,也是色光传入人眼在视网膜信息传递过程中形成的色彩混合效果 。中性混合是加色法混合 ,它本身不是发光体 ,而是反射光的混合 。如将几种颜色涂在园盘上 ,通过圆盘的快速旋转 ,使各种色彩混合起来.这种混合起来的色彩反射光快速地先后或同时刺激人眼 ,从而得到视觉中的混合色 。或者把不同色彩的点或线相交并置 ,在一定的视觉距离内 ,也能产生近似圆盘旋转而产生的色彩混合效果 。
空间混合有下列规律:
(1)凡互为补色关系的色彩按—定比例进行空间混合 ,可得到无彩色系的灰和有彩色系的灰 。如红与青绿的混合 ,可得到灰、红灰、绿灰 。
(2)非补色关系的色彩空间混合 ,产生两色的中间包 。如红与青的混合 ,可得到红紫、紫、青紫 。
(3)有彩色系的包与五彩色系的色空间混合 ,也产生两色的中间色 。不同纯度的红灰 。红与白的混合 ,可得到不同明度的浅红 。
(4)色彩空间混合时产生的新色 ,其明度相当于混合色的中间明度 。
(5)色彩并置产生空间混合是有条件的 。混合色应该是细点、细线 ,同时要成密集状 。点子越小 ,线越细 ,混合的效果越明显 。色彩并置产生空间混合的效果与视觉距离有关 ,必须在一定的视觉距离之外 ,才能产生混合 。距离越远 ,混合效果越明显o
(四)补色
在物理学中 ,称两种相加后呈白光的色光及两种混合成黑色或灰黑色的颜料色 ,为一对互补色 。互为补色的两色在色相环上处于直径两端的位置上 。如红光与青光相加产牛白光 ,绿光与品红光相加亦产生白光等 。颜料中的品红与绿色相加出现灰黑色 ,黄色与蓝紫色相加亦产生灰黑色 。
视觉残象的对应色彩也是补色关系 。补色关系是人对色彩的心理平衡 ,也是视觉生理的重要基础 。
扩展阅读:
扩展阅读:
扩展阅读:
//sxhpys.com/product/product-88-495.html扩展阅读:
扩展阅读:
//sxhpys.com/product/product-73-230.html扩展阅读:
//sxhpys.com/product/product-70-3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