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纺织业面临困境与前景
纺织业面临困境与前景
一、纺织业困境中“求生”中国正挥别“工厂”
生意社9月5日讯 自2007年底开始 ,随着人民币升值步伐的加快和国内CPI高企 ,以及新的《劳动合同法》实施给企业带来的用工成本增加 ,中国的制造企业正在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困境 。据上海美国商会编纂的一份公司调查显示 ,中国大陆的竞争优势正在削弱 ,主要是受成本上升影响 。在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这样一个时间节点上 ,emc易倍·(中国)体育官方网站-EMC SPORTS不得不正视这样一个命题:昔日所谓的劳动力比较优势正在渐趋丧失 。在转型的十字路口 ,emc易倍·(中国)体育官方网站-EMC SPORTS必须思考的问题是:中国新的竞争优势在哪里?
纺织业:困境中“求生”
历年的广交会都被看作是进出口贸易的一个晴雨表 。然而刚刚结束的第103届广交会 ,却被媒体称为“没落的”广交会 。报道说 ,今年广交会遭重挫的是纺织服装展区 。来自南美洲智利的商人马克每年都要向中国进口大量的衣服、鞋帽等生活用品 ,不过现在他的采购范围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中国了 ,因为越南、孟加拉等国家的东西似乎更便宜 。中国的服装价格要像以前那样便宜 ,几乎是不可能的 。
二、我国纺织服装企业出口形势
“我国纺织服装企业出口形势空前严峻!”刚从广交会上归来的山东滨州亚光毛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付庆民对纺织业的前景十分担忧 。他说:“一些国外客户开始将采购地转向孟加拉国、印度、越南等成本更低的周边国家 。如果我国相关政策继续从紧 ,国内将有部分纺织企业陷入亏损甚至倒闭 。”
亚光毛巾公司90%以上的产品出口海外 ,出口毛巾量2007年居全国位 。作为我国毛巾出口大龙头企业 ,亚光毛巾公司的处境真实反映了中国纺织企业当前所面临的生存困境 。
一位意大利采购商在一家纺织企业设在广交会的展位前选购服装 。
中国纺织品的吸引力在降低
长期以来颇具价格竞争优势的中国纺织服装产品 ,在这次广交会上并没有重现以往的光彩 ,国外客户对中国产品多了几分挑剔 。早在春节过后传统的订货期 ,亚光毛巾公司就遇到提价受阻的情况 。
据亚光毛巾公司副总经理刘书斌介绍 ,尽管亚光产品质量上乘 ,但当受人民币汇率、出口政策等因素影响 ,企业成本大大上升 。在广交会之前 ,因公司提出涨价4% ,使得澳大利亚三家原长期合作商拂袖而去 。而去年这三家合作商的销售额占公司在澳大利亚市场的40% 。刘书斌说:“在毛巾出口企业中 ,如果亚光提出涨价要求被拒绝 ,其他企业涨价的难度更大 。”
付庆民从广交会上带回的信息是 ,尽管出口产品涨价面临很大阻力 ,但国外客户在仔细权衡比较下 ,终还是稍微提高了一些订单的进货价格 。促使国外客户认可小幅涨价的因素很多 ,但人民币升值对出口企业的影响是其中的重要原因 。去年 ,亚光公司营销收入23亿元 ,比上年增长六亿元 但利润只有1 。6亿元 ,比上一年减少1000万元 。这还是一家行业龙头企业的经营状况 ,处于产品低端的同类企业的生存状况可想而知 。
付庆民认为 ,外国客户之所以暂时难以割舍中国纺织服装产品 ,还有一个更大原因是周边国家产业配套差 ,产品质量难以保证 ,在短期内尚难以取代中国中高端纺织服装产品 。目前 ,周边国家纺织业水平与中国还有差距 。但是 ,目前低端产品向这些国家转移明显 。
从长远来看 ,随着周边国家纺织技术成熟及产业配套的完善 ,中国纺织服装产业将面临更多困难 。付庆民认为 ,受人民币升值影响 ,企业出口成本增加 ,外国客户已开始向孟加拉国、印度、巴基斯坦、越南等低价位国家转移 。目前 ,这已成为战略转向的开始 。
纺织品进出口贸易协会一位高层近日在公开场合谈到纺织品行业时说 ,“10家公司9家难” 。这个说法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纺织品行业目前正面临的困境 。根据新的统计数据 ,2月 ,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金额102 。88亿美元 ,同比减少11 。07% 。1至2月纺织品服装累计出口额实现8 。19%的增长率 ,比2007年同期下跌30 。9% 。
位于江苏省南部太湖流域的吴江市盛泽镇 ,是著名的鱼米之乡 ,并且是与苏州、杭州、湖州齐名的中国四大丝绸之都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 ,盛泽丝绸业经过几轮大规模的技术改造 ,先后引进数万台套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生产设备 。镇内的中国东方丝绸市场是国内大的丝绸纺织品专业市场之一 ,2002年交易额148亿元 。盛泽镇已经成为我国丝绸纺织业主要的生产基地、出口基地和产品集散地 。
然而记者近日在对盛泽镇的采访中了解到 ,自2007年底以来 ,原先盛泽镇大量的民营纺织化纤企业目前大都已关门倒闭 ,尤其是间接纺企业 。全镇间接纺企业的产能已从原先的200万吨压缩至20万吨 ,仅剩下十分之一 。
江苏盛虹化纤有限公司常务副总张叶兴告诉记者 ,纺织化纤行业近年来遭遇的困难主要来自成本压力和人民币升值两块 。成本压力体现在 ,首先随着国际上能源价格上涨 ,国内通货膨胀居高不下 ,石油衍生品价格更是急剧飚升 。据张叶兴介绍 ,盛虹公司所使用的原材料乙二醇(MEG)在2003、2004年只有4000元人民币/吨 ,而目前市价则已达到10000元/吨 。另外随着去年以来银行信贷紧缩 ,银行向纺织企业发放的现金流减少 ,而是大量采用承贷的方式 ,这也增加了企业的财务成本 。有些企业由于向银行借不到款 ,只能借短期高利贷 ,财务费用增加了10%左右 。另外 ,从今年开始实施的新的《劳动法》 ,也使纺织业的用工成本大量增加 。纺织业的利润本来就很稀薄 ,所以工资上涨给企业造成的压力就显得尤为沉重 。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统计 ,目前我国纺织业的平均利润率仅为3 。9% ,而且该行业大多数企业利润率连1%都不到 。张叶兴说 ,新劳动法出台后 ,企业的用工成本增加了10%-20% 。
而人民币升值对纺织业下游企业的影响非常大 ,因为人民币升值使得企业利润大大压缩 ,许多企业因此亏损和倒闭 。
面对着重重生存困境 ,国内一些大型的纺织企业也开始谋求自身的转型之路 。据张叶兴介绍 ,由于盛虹公司主攻的是直接纺业务 ,而且其产品在技术上始终保持优势 ,所以才得以度过困境 。面对成本压力的上升 ,盛虹公司在营销上采取攻势 ,主攻国内市场 ,并在后期服务上采取更为积极主动的态度 。此外 ,在压缩成本方面 ,公司走的是提高产品附加值之路 ,其生产的化纤产品向超细、超绒方向转型 ,而产品的价格则走的普通产品价格路线 。在超细纤维这块 ,公司与德国巴马格公司合作 ,量身定做了一套高技术的生产设备 ,使公司在超细纤维领域做到了 。张叶兴认为 ,面对着接踵而来的成本压力 ,纺织企业只有走规模化和差别化之路 ,才有可能“走过风雨 ,迎接彩虹” 。
不过在许多业内人士看来 ,尽管国内纺织行业目前面临着重重困难 ,但与之相伴的 ,纺织业也迎来了行业进一步整合升级的机遇 。中投证券分析师就指出 ,纺织企业平均规模较小 ,在出口形势不利和国内调控政策的双重压力下 ,中小服装企业淘汰出局 ,能缓解中低档服装供大于求的局面 ,促进纺织品服装产业行业升级 。
三、“中国创造”:一个新命题
自从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路线以来 ,中国一直把引进外资和振兴出口作为经济增长的原动力 。人民币汇率低下以及大量的廉价劳动力 ,吸引欧美企业纷纷在中国投资建厂 ,开展出口加工贸易 。迄止2007年 ,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 ,排名第四 ,外汇储备更是高达1 。5万亿美元 。中国由此也获得了“工厂”的美誉 ,“中国制造”为全贡献了物美价廉的商品 。
然而“工厂”的美誉是不能久远的 ,因为它背后意味着中国缺少自主品牌 ,缺少核心技术 ,中国在做的只是劳力加工 ,赚取的只是加工费 ,而这种中国制造的代价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质量、低效益、低产出 。一个更为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势是 ,近两年来在国际金融寡头或明或暗的操纵下 ,石油、矿产、粮食等大宗原材料市场价格暴涨 ,正在大大挤压“中国制造”那点微薄的利润和积蓄 。而人民币升值和劳动力成本的增加 ,更是让中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逐渐丧失 。
在这种情况下 ,中国原有的制造业模式走到了转型的十字路口 。从宏观层面看 ,目前中国政府正在努力采取措施 ,以实现经济从依赖廉价产品出口向依靠内需拉动的稳定增长方式转变 。依靠科技创新、降低能源消耗、减少emc易倍·(中国)体育官方网站-EMC SPORTS污染、增加就业、提高经济效益、提升竞争能力 ,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制造业” ,已成为国际社会所要求的趋势 ,也成为重要的竞争手段 。如果调动起一个13亿人口大国的内需 ,中国无疑将实现从“工厂”向“市场”转型 。
对于中国制造业企业来说 ,转型和升级更是迫在眉睫 ,“专业化+业态创新”将成为中国制造业的显著特征 。值得一提的迹象是 ,在传统的食品、餐饮行业和服装行业 ,虽然市场出现了一股怀疑“中国制造”的逆流 ,但在国内这个行业的升级换代却已经悄然提速 。2007年 ,中国餐饮业中全聚德已率先上市 ,而大娘水饺、真功夫、小肥羊等餐饮企业也都在谋求上市 ,这说明业态创新正在提升中国餐饮行业 ,以创新思维谋划行业发展 ,传统产业同样能够焕发青春 。从中国价格到中国价值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 ,所有的美好前景都将仰仗国内企业的技术进步和品牌创新 ,以及未来中国产业的升级换代 。
四、以创新能力建设推进品牌战略
当前纺织品出口形势日趋严峻 ,但亚光毛巾公司仍然对前景抱有信心 。付庆民说:“这主要得益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增强及多年来市场品牌的培育 。人民币汇率加速调整 ,将加快中国纺织企业升级换代步伐 ,更加凸显创新能力建设的重要价值 。”面对危急 ,亚光公司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努力:
一是不断推进新产品研发 ,开发其他市场不可替代产品 。据中国工程院院士姚穆介绍 ,目前印度、巴基斯坦、越南用工成本只相当于我国用工成本的38% ,原料成本只占国内70% 。因此 ,在原料、劳动力成本优势逐渐减小的情况下 ,我国纺织企业必须走创新之路 ,提高产品附加值 ,降低内部成本 。记者近日在亚光公司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看到 ,这里的检测水准已取得多个国际认证 ,得到供应商的认可 。企业出口产品不需到供应商指定点进行检测 ,在出厂前就可完成检测手续 。在沃尔玛认可的色谱室 ,通过远程彩色传输系统 ,美国沃尔玛总部可以即时看到企业的样品 ,而原来通过邮递方式来回要一周时间 。不仅节省时间 ,每年还节省大量资金 。
二是培育自己的品牌 ,争取更多价格话语权 。付庆民说:“培育品牌很难 ,它要得到消费者认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目前 ,亚光自主品牌产品出口能占到15% 。对于中国纺织服装企业来说 ,要在海外市场打出自己的品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但只要企业以产品质量为基础 ,不断创新发展 ,就能逐步形成自己的市场信誉和自有品牌 ,逐步走出贴牌生产 ,提高市场议价能力 。”
三是利用人民币升值 ,进口部分辅料加以冲抵 。
除企业自身努力外 ,付庆民建议 ,国家还应为企业提高技术水平及产品质量提供条件 。在我国纺织业关键设备进口方面 ,国家应给予更多减免税优惠 。
五、“工厂”该转型
日前举办的“知识产权战略与企业竞争力国际研讨会”上 ,众专家把脉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与发展现状 ,称中国应结束“工厂”时代 ,中国企业应有自主品牌意识 ,走自主研发之路 。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 ,以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优惠政策等吸引众多海外企业来华投资 ,成为诸多知名品牌的产品加工地 ,“工厂”之名得到认同 。
国家知识产权局纪检组长邢胜才称 ,当前 ,许多大型跨国公司为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索取高额知识产权许可费 在国际贸易中中国企业因知识产权问题面临的各种诉讼也逐年猛增 。由于缺乏核心技术的知识产权 ,中国企业须将每件产品的两成甚至四成利润支付给国外知识产权持有者 中国不少企业只能靠贴牌加工挣取低廉利润 。
中国电子商会副会长王宁称 ,当前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均大幅上涨 ,中国企业若继续贴牌加工 ,当“工厂”已无甚利益空间 。而经过多年发展学习 ,不少中国企业和科研人员已具备进行自主研发、创建自主品牌的条件 。
谈到中国企业未来发展之路 ,王宁称:“‘工厂’的时代该结束了 。中国企业应有自主品牌意识 ,逐步走上自主研发之路 。”
据悉 ,2005年 ,中国成立由国家知识产权局、工商总局、商务部、外交部等二十三个部门组成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制订工作领导小组 ,着手制订国家知识产权战略 。今年4月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已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 。
六、纺织业仍是需要政策扶持的朝阳产业
山东省外经贸厅对外贸易发展和加工贸易处王文斌认为 ,目前 ,纺织业仍是我国传统制造业中重要行业 ,对解决劳动力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国家经济政策应更多侧重解决民生与就业 ,国家应从政策上支持劳动密集型行业发展 。
一是增强政策的可预见性 ,使企业能及时应对市场变化 。山东滨州亚光毛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书斌说 ,汇率、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对出口企业的影响太大了 。其中 ,棉花在纺织企业成本中占近70% ,去年以来每吨棉花价格上涨了1500元 。但国外客户感受不到人民币升值及原料涨价给企业带来的压力 。
二是对外贸易政策方面适当调整 ,建议暂不再下调出口退税 。一旦政策继续从紧 ,将会有大量企业倒闭 。亚光公司人士建议 ,国家应考虑到纺织业目前所处困境 ,不宜在此时再下调纺织服装产品出口退税 ,必要时可给予纺织品以优惠出口退税政策 ,以帮助企业度过当前难关 ,给纺织行业一个喘息的机会 。
山东省外经贸厅调研员张连峰认为 ,从解决劳动就业来讲 ,国家完全有理由、有能力在出口退税方面给予扶持 。去年 ,降低服装产品出口退税主要是为减少贸易摩擦 ,达到贸易平衡 。现在 ,我国一些纺织服装企业 ,产品档次与越南、巴基斯坦等国家的企业在一个档次上 。如果这些企业垮掉了 ,就会把市场让给这些国家的企业 ,实际上是变相帮助周边国家发展了市场 。近年来 ,纺织品服装贸易顺差对外汇储备增量的贡献率呈现逐年递减的趋势 ,建议把减少的退税部分用于扶持纺织企业技术进步 。 fweffaewefewfw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怎么写:警告美国法律保护下载发部的会有一些本文部位一段文字、圖片、音频视频图片、视频图片来原于互网络络网 ,并不意味着美国法律保护下载辩证法 ,其版权局归原创者所有的 。若是您发觉本网引用转载企业信息备受了您的财产权 ,比如图片侵权 ,请建立联系他们 ,他们会赶快重设或删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