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后梁(C28)位置太低 。开口以后上下层经纱的张力差异过小 ,当纬纱收缩时 ,经纱不易随纬纱作横向移动 ,故在打纬后的筘齿空隙不能弥补 ,形成布面方眼
(2)后梁左右不水平 ,两边经纱产生差异 ,张力大的一边布面丰满受到影响 ,致使产生方眼 。
(3)停经架离织口太近 。使按口张力增大 ,影响经纱不易游动移位而产生方眼 。
(4)吊综太高或边撑杆(L44)太低 。这两种情况都会减少上下两层经纱的张力差异 。布面容易产生全幅性和边部方
眼 。
(5)吊综太紧 ,在打纬时造成经纱在综丝综眼中游动困难 ,打纬时打纬区经纱张力增大得不到补偿 ,经纱条干受到破坏 ,而织物表面呈现稀瘦不丰满现象 ,严重的便形成方眼 。
(6)综丝铁梗弯曲 ,造成综眼下在同一水干线上 ,部分凸山的综丝也会产生方眼 。
(7)综框下端综夹损坏或失落 ,使下层经纱远离走梭板 。
(8)经纱张力过大 ,也就是相当丁减少上下两层经纱的张力差异 。
(9)起动联合器中制动轮盘(F216)相互接触不密切 ,在织造时产生间隙滑移 ,持别是打纬时阻力大.滑移增大 ,削弱打纬力 ,使布面产少方眼 。
(10)开口时间配逻不当 。开门时间早 ,经纱对纬纱的抱合角度比较大 ,打纬以后纬纱不易反拨后退 ,布面比较丰满 ,有厚实感 。开口时间迟 ,经纱张力小 ,打纬时张力也小 ,如有个别经纱过松 ,将造成布面不平整 。此外 ,由于开口迟 ,上下两层经纱张力差异小.上层经纱不易作侧向移动 ,因而布面上会出现方眼 。
(22)停止掣子撞嘴(K23、K27)接触位置不合规格 ,筘夹轴钩脚(K26)失效或筘松动 ,使钢筋打纬时受到布面的反作用力而发生后让 ,纬纱不能达到规定的位置 ,造成方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