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岁末 ,走进“中国针织名城”象山 ,眼前依然是一派繁忙的生产经营场面 。在这个冷气浸骨的经济寒冬里 ,象山针织业的脚步依然走得那么从容 。2008年 ,象山针织品出口额达6.6亿美元 ,同比增长32.3% ,占宁波市出口总量的六分之一 ,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
提档升级——抢占利润金字塔高端
“象山的针织企业能够在困境中发展 ,在于政府和企业同心合力 ,着力推动企业转型创新是关键 。”一位熟知象山工业的业内人士如是说 。
2008年年初以来 ,县委、县政府进一步落实针织产业政策 ,建立和完善了公共服务平台 ,实施技术改造和创新 ,推动针织业转型升级 。修订了《象山针织工业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发展规划纲要》 ,鼓励企业技术创新 ,推进经营 。
为此 ,县财政专门安排了2000万元行业发展资金 ,重点扶持针织高新技术、先进加工工艺及关键装备的引进和应用 。在原有面料、印花、染整等中心的基础上 ,鼓励龙头企业与高等院校、商检部门合作 ,加快针织业研发、检测、展示中心建设 ,不遗余力推动针织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
象山针织企业原来大多生产文化衫、普通T恤等低档产品 ,单价不高 ,利润不厚 ,竞争力也不强 ,外部emc易倍·(中国)体育官方网站-EMC SPORTS一有“风吹草动” ,很多企业就会陷入困境 。面对“寒流” ,企业纷纷抢占利润金字塔的高端 。巨鹰集团董事长陈照介绍 ,面料加工和成衣制作是针织企业的两个主打产品 。相比之下 ,面料加工所需资金多、技术难度大 ,但利润也更为可观 。过去 ,象山的大多数针织企业很少涉及面料生产 。巨鹰集团投资6亿元成立了面料中心 ,并压缩了1/3的成衣产能 。“现在 ,emc易倍·(中国)体育官方网站-EMC SPORTS的面料1/3自己用 ,1/3供给本地其他企业用 ,1/3直接出口 。前年 ,面料生产的比例只占公司总销售额的25% ,去年就提升到了40% 。”
甬南针织公司也独辟蹊径 ,与针织面料生产企业联合开发了木浆纤维、大豆纤维、竹纤维、彩棉等一批新型高档面料 。“emc易倍·(中国)体育官方网站-EMC SPORTS设有3000多平方米的棉纱仓库 ,有几百个品种 ,具备了承接批量小、附加值高的针织服饰产品能力 。”公司总经理张承志说 。他举了一个例子 ,原来生产一件针织内衣售价在15元左右 ,利润相当微薄 。现在 ,公司生产的印花、绣花休闲女装售价提高到40至50元 ,仅在俄罗斯的月销量就有300多万元 ,利润也水涨船高 。在龙头企业的引导下 ,很多企业纷纷减少了低档纺织品出口业务 ,转向生产女装、休闲装、运动装等具有竞争优势的高档产品 。2008年前5个月 ,象山针织行业的普通T恤出口量同比减少100万件 ,出口单价在5美元以上的高档服装比重却达30%以上 。
孤岛成桥——打造完整垂直产业链
连日来 ,位于爵溪的谊胜针织公司内机器轰鸣 ,员工们忙个不停 。公司每月100多种不同款式产品的订单 ,让员工的生产任务排得满满的 。董事长陈胜道出公司业绩不菲的“秘诀”:把设计、销售部门搬到日本去 ,实行上下游的服务外包 ,构建的垂直产业链 ,从而紧紧地把握了市场脉搏 。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 ,象山的一些针织企业“未雨绸缪” , 早早布局构造完整垂直产业链 ,并尝试加快上下游之间联动的“舞步” 。用这些企业主的话说 ,过去企业只是一个孤岛 ,无论到左岸还是右岸 ,都需要别人用船摆渡;现在则变成一座长桥 ,从此岸到彼岸可以自由行走 ,自由控制节奏 ,不受别人控制 。
棉花价格起伏不定 ,困扰着象山针织企业 ,“那是因为原有的产业链太短 ,首先要修补的就是源头 。”巨鹰集团总经理傅金国认为 ,只有掌控产业链的上端 ,才能从原料开始降低成本、保证质量 ,提高产品竞争力 。为此 ,巨鹰集团积极在上游建“水库”取水 ,以承债1.5亿元整合收购新疆阿克苏棉业有限公司 ,获得了1万亩棉花生产基地和3万锭精梳纺生产能力 ,并投资1000万元对企业进行全面技术改造 ,使生产能力扩大到4.5万锭 ,同时也使企业不再受棉花价格波动的影响 。富宏针织、健鹰针织也先后在新疆优质棉产区投资建立了棉纺基地 ,形成完备的内部产业链 。
产品设计一直是象山纺企极少进入的产业价值链顶端环节 。去年起 ,爵溪的谊胜、名佳两家针织企业分别在日本、韩国成立研发设计部 ,率先走出国门开展服务外包 。“名佳”董事长干国成说 ,一件零售价为100美元的针织服装 ,如果外商拿着款式来加工的 ,企业多只能拿到15%的利润 ,但若是企业自己设计的 ,则可以拿到25-30% 。不久前在韩国举行的时装节上 ,“名佳”凭着自己设计的两款女装和运动休闲针织服装 ,一举拿下300万美金的订单 ,赚了90万美元 。
在溯源而上逐渐掌控上游的同时 ,象山针织企业努力拓展下游产业链 。恒大、巨鹰、富宏等企业分别在美国、南非、法国等国设立销售公司 ,在铺设销售网络 。谊胜公司原来接单要经过批发商、经销商几道环节 ,现在通过设在日本的销售部 ,跳过了批发商环节 ,拥有了一定的定价话语权 ,并与经销商进行销售利润分成 ,每件服装多了10%的利润 。恒大公司在南非开办“靓丽运动休闲服装”贸易公司 ,在国外建立起自己的销售网络 ,从而掌握了营销这一产业链高端环节的大部分利润 ,成为象山针织行业效益好的企业之一 。
走以品牌带动之路 ,在价值链曲线上找到新坐标 。巨鹰集团自主品牌出口比例已经达到15% ,这对以国外贴牌或定牌加工为主的象山纺织业来说是一个重大突破 。爵溪的几家骨干针织企业还商量 ,准备由商会牵头购买一个国际品牌 ,联合开拓国际市场 。
中原突破——从“出口依赖”转向“内需驱动”
依靠产业集聚效应以及多年积累的知名度 ,近年来 ,象山的针织企业几乎不用为外贸订单发愁 。一批针织服装订单过来 ,只要短短几天时间 ,我县企业就能完成织布、染整、印花、服装加工、包装全过程 ,外贸公司、国外经销商会主动找上门来 。
在国内主要的棉纺针织品出口基地之一的爵溪街道 ,一些精明的企业主早就意识到了“不用发愁的订单”背后隐藏的危机 。“不用愁的订单会把人养懒 ,遇到困难时 ,企业就会失去应对的勇气和能力 。一味依赖出口 ,是企业经营者缺乏危机意识和不思进取的表现 。”陈照如是说 。
“金融危机来袭 ,正是企业摆脱出口依赖 ,拓展内需市场的契机 。”更多的外向型针织企业开始将眼光瞄准国内市场 。继鹏程制衣公司将生产制造基地布局在资源、成本等方面有比较优势的江西万年县后 ,2008年6月 ,由福甬、巨鹰等一批象山针织企业联合投资12亿元的纺织服装城项目在河南开封尉氏县动工建设 ,计划年产高档坯布3万吨、印花1万吨、制衣6000万件 。据介绍 ,该纺织服装城生产的内销针织品定位在中低档 ,将通过“大篷车”深入广大乡镇农村 。
“一个‘大篷车’就是一个流动的服装超市 ,农民可以在家门口买到与出口质量和价格相仿的针织服装 ,企业也可以在广阔的农村‘内需市场’拔得头筹 。”福甬集团董事长张益帆说 ,中原地区人口众多 ,交通发达 ,刚性成本较低 ,商业辐射度广 ,再加上目前国家在扩大内需政策的引导下 ,“得中原者得天下” ,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
为鼓励企业积极开拓国内市场 ,我县专门出台了针织行业的专项性扶助办法 ,企业在去年的基础上每增加100万元的内销销售额 ,且打自主品牌 ,政府将给予2%的奖励 。
“内销必须有自己的品牌 ,这对大企业来说 ,问题不大 ,比如甬南公司自创品牌伟绅系列内衣获‘浙江省名牌产品’、‘中国名牌针织产品’等称号 ,畅销全国各地 。但对以来料加工为主的中小企业来说 ,往往会受到资金、管理等方面的限制 ,不可能每家都去打品牌 。”象山针织协会秘书长干国华说 ,“因此 ,emc易倍·(中国)体育官方网站-EMC SPORTS协会已申请注册‘象之恋’商标 ,利用象山针织名城的名气 ,就像原产地保护那样 ,把这个商标打造成象山的区域品牌 。以后 ,象山出产的针织品 ,只要符合质量标准 ,都可以用这个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