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结是成纱质量考核的重要指标 ,棉纱的等级技术要求中不仅规定了1 g纱内棉结、杂质总粒数 ,还规定了棉结粒数 。棉结含量的多少不仅影响纱线与织物的外观质量 ,而且影响成纱结构与条干均匀度以及细纱断头率的多少 。
棉结的成因
棉结是由单根纤维或多根纤维无序排列、纠缠而成的圆形小结或粒状纤维结 。其成因是棉纤维、未成熟棉或僵棉因轧花或纺纱过程中处理不善集结而成 ,形成棉结的根本原因是纤维间的搓转和擦转 。棉结从其形成原因看 ,分为原料造成的棉结和加工过程中造成的棉结这2大类 。
原料造成的棉结
由原料形成的棉结包括杂质、疵点造成的棉结 ,如棉籽皮上附着的纤维形成的棉结 ,棉腊粘着形成的棉结及收棉过程中形成的棉结等 。棉结数量是评定原棉品级的指标 ,品级低的原棉 ,杂质、疵点含量高、纤维细、成熟度差 ,生产过程中形成的棉结也多 。所以 ,不同的原料所纺纱的棉结、杂质数量无可比性 ,不能用作衡量纺机性能的指标 。
加工过程中造成的棉结
加工过程中造成的棉结包括原棉粗加工轧花和纺纱生产过程中造成的棉结 。由轧花形成的棉结 ,主要是锯齿轧花机产生的棉结;纺纱过程中造成的棉结 ,包括纤维开松、梳理时形成的棉结 ,纤维通道的摩擦阻力和粘、缠、堵、挂形成的棉结 ,以及弯钩纤维在牵伸过程中产生的棉结 。
》纤维开松、梳理时形成的棉结
目前 ,对纤维的开松、梳理有两种方式 ,即自由松解和握持松解 。纤维在开松、梳理的过程中 ,不断受到轴向和径向应力的作用而产生应变 ,部分纤维出现疲劳问题 ,致使自身强度和抗弯刚度下降 ,产生弯曲变形而互相扭结形成棉结 。自由松解作用柔和 ,造成的变形小 ,棉结少;握持松解作用剧烈 ,造成的变形大 ,棉结多 。
清棉机的打手和梳棉机的刺辊对握持纤维的开松、梳理作用 ,是产生纤维变形和形成棉结的主要部位 ,此棉结大多是松散的大棉结 。精梳机对棉束两端交替握持梳理 ,既产生少量棉结 ,又通过落棉排除了许多棉结 。锡林与活动盖板、固定盖板、道夫间分梳或凝聚纤维时 ,由于锡林针布表面纤维离心力大 ,隔距大时纤维易脱离 ,处于锡林针布与相邻针布间隙内 ,失去控制 ,成为浮游纤维 。因相对的针布间存在很大的速差 ,浮游纤维易受到搓擦成结;浮游纤维的数量影响着搓、擦形成棉结的多少 。
》粘、缠、堵、挂形成的棉结
粘、缠、堵、挂等不正常现象易造成剧烈摩擦 ,从而导致纤维搓转和擦转形成棉结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当锡林、盖板和道夫针布齿条较钝或带逆刺时 ,纤维不能顺利转移 ,有些纤维浮游在齿条间 ,受到两个齿条面上其它纤维的搓转 ,就会形成棉结 。
(2)当刺辊—锡林的隔距过大 ,齿条表面粗糙 ,造成锡林—刺辊间剥取不良 ,刺辊返花将纤维带回到给棉板处 ,同棉须发生搓转而使棉结明显增加 。
(3)锡林针布齿条齿部轧伤、毛糙 ,齿条有油渍锈斑 ,以及锡林—道夫隔距偏大 ,转移率低 ,将使锡林产生绕花 ,致使棉结增加 。
》纤维通道的摩擦阻力形成的棉结
由于纤维在清棉、输棉通道中翻滚摩擦会使纤维搓转形成棉结 ,因此 ,应使纤维通道光洁 ,并提高输棉管道中的负压 ,以保证棉流输送通畅、不堵塞 。
》弯钩纤维在牵伸过程中形成的棉结
在牵伸过程中 ,须条中分离度、平行伸直度差的纤维易纠缠、抽拉成棉结 。其中 ,弯钩纤维是牵伸时棉结增加的主要原因 。牵伸时纤维弯钩部分被道夫针布齿条握持 ,而伸直部分露在道夫针布齿条外 ,伸直部分会被道夫回转形成的气流吹弯 ,使得弯钩纤维变多 ,则须条在牵伸过程中形成的棉结越多 。
》其他原因形成的棉结
开清棉工序加工时所形成的棉团、索丝以及未被排除的带纤维杂质、短纤维和有害疵点 ,在梳棉工序也易转化为棉结;飞花落在须条上形成的棉结;设备存在机械上的缺陷 ,如胶圈磨损或装配不良 ,锭子偏心 ,钢丝圈磨损等也可能形成棉结 。
棉结数量是决定纱线档次的重要指标之一 ,要降低棉结 ,首先是要认识棉结 ,不能盲目的说降低棉结 ,乱上技术手段 ,要结合纺企的自身实际情况 ,选择有效、直接、也廉价的手段 ,那才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