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阵织的特点之一是先染(使用染色线织出图案的织物)的提花织物 。因此 ,完成织布需要20余道工序 。这些工序大部分由专业手工人员分业完成 ,可分为企划·制图、原料准备、机械准备、织造、收尾6大部分 ,各道工序都要求有高超的技艺和丰富的知识 。传统工艺品产业振兴的相关法律规定 ,西阵织全部有12个种类 ,包括缀、经锦、纬锦、缎子、朱珍、绍巴、风通、綟织、本皱织、天鹅绒、絣织、紬 ,各种类的生产工艺都有着微妙的差异 。西阵织于昭和51年(1976年)被指定为传统工艺品 。现在 ,随着纺织业自动化的加深 ,西阵织已进入了腰带用料、时装用料、和服用料、领带、围巾等服饰和室内装饰等更加多彩的领域 。
缂丝 ,也叫“剋丝”、“刻丝”、或者“克丝” 。是平纹织物的一种 。
在平织的基础上变化织法:用强韧的棉或麻作为经线 ,用羊毛或者丝线作为纬线 ,在机杼(现代叫缂丝机)上编织各种纹样 。
关于缂丝的早发现是公元前3-4世纪 。在黑海的东北沿岸出土文物中 ,就有用羊皮和羊毛织出来的鸭子花草纹样的“缂丝”织法的织物 。
在各地的古代织物中 ,都有“缂丝”织法的记录 。其中以中国的“缂丝”为出名 。
目前 ,国内的缂丝被分为两个流派:南通与苏州 。
苏州缂丝被称为“明缂丝” ,日本叫“明缀” ,是缂丝在明朝时期的产品 ,明缂丝轻柔 ,表面平纹状、无明显的“瓦楞地”沟纹 。由于历史的种种原因 ,到了近代我国只留存下明缂丝的技法 。明缂丝现在比较常见 ,这里不多赘述 。
南通与苏州的缂丝技艺并不相同 ,南通缂丝的技艺叫宋缂丝 ,也叫“本缂丝” ,在日本称为“本缀” ,历史上它属于缂丝早期产品 ,它大的特点是面料挺括 ,表面显现“瓦楞地”沟纹 。“宋缂丝”表面虽粗犷 ,但又不失细腻精巧 。它给人们一种视觉冲击 ,但又处处蕴藏着细腻精致 ,耐人寻味 。宋缂丝的流派 ,全国寥寥几人 。这里介绍的是日本缂丝的制作过程 。